假性黃斑穿孔 Pseudo Macular Hole - 12812
- Herman Chan

- 6月1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

近期為一位 72 歲先生進行眼睛檢查時,發現其視力表檢測結果為 6/9-2(視力略低於正常)。 透過眼底照相初步觀察,黃斑區疑似存在穿孔病變,隨即安排OCT(光學相干斷層掃描)進一步檢查。結果顯示,患者並非真性黃斑穿孔,而是假性黃斑點穿孔— 黃斑區視網膜上皮層未完全中斷,僅出現局部組織萎縮、增厚或囊樣改變,外觀形似穿孔,實則屬於非穿通性病變。
什麼是假性黃斑點穿孔?
假性黃斑點穿孔又稱「偽性黃斑裂孔」,常見於中老年群體,尤其好發於高度近視、黃斑病變或慢性玻璃體牽拉患者。其形成機制主要與玻璃體牽拉力異常、視網膜組織代償性改變有關。病變處雖呈現「穿孔」外觀,但視網膜神經上皮層仍保持連續性,因此區別於可導致視力嚴重受損的真性黃斑裂孔。
多數假性黃斑穿孔無需手術,可透過觀察隨訪或針對病因(如控制高血壓、改善玻璃體牽拉)進行治療。若病變進展導致視力惡化,則要轉介到眼科專科,進行玻璃體切除術(Pars Plana Vitrectomy)搭配視網膜前膜剝離術,以恢復黃斑結構。
Herman Chan
眼科視光學碩士

留言